“五抓”人居环境整治 筑牢农村战“疫”防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有效防止疫情向农村蔓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湖北省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疫情防控的基础环节和重要抓手,自觉责任上肩,主动担当作为,以疫情防控为切入,抓细宣传教育,抓准关键领域,抓实清洁行动,抓紧项目复工,抓严问题督办,持续保持和改善了农村良好人居环境,较好筑牢了农村的战“疫”防线。
一、抓细宣传教育,增强防护意识
一是通过媒体及时宣传。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短信等媒体平台,结合疫情防控知识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求,及时发布疫情有关情况,明确告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要求,全面宣传普及防控知识和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标准,引导农户自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及时帮助农户正确做好自我防护。二是全面开通喇叭广播。针对农村地区点多面广、春节返乡人多、防控意识相对较弱等特点,湖北省要求各地充分发挥村村响的作用,确保相关知识和要求村村知晓、户户明白。团风县自1月23日起,全县293个村共组织了1000多个便携式“小喇叭”队,每天共计宣传播放防控知识信息6000多次,用方言和乡音把最新疫情资讯、防控科普等内容第一时间送到了村里村外、田间地头,确保了宣传的全覆盖、无死角。三是广泛发放宣传资料。为确保宣传教育入脑入心,便于农民群众理解掌握,湖北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结合农村特点和农民群众知识结构情况,编印倡议书、明白纸、顺口溜、防疫口诀等宣传资料向农户发放。咸宁市向农户印发了农村疫情防控倡议书和宣传挂图170多万份,创作了群众耳熟能详的疫情防控顺口溜和山歌,取得了较好宣传效果。
二、抓准关键领域,全面开展“五清”
疫情防控期间,为着力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卫生短板,湖北省紧盯农村环境卫生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在2月17日发布通知要求全面加强农村厕所管理和粪污管控,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病毒传播源、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后。3月24日,湖北省又印发了开展“干干净净战疫情,健健康康忙春耕”的农村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通知,抓准关键领域,在全省农村深入开展清运农村生活垃圾、清理农村沟渠塘堰、清洁农村厕所、清除农业废弃物、清扫乡村道路“五清”行动。
全省37565座农村公厕,已有37535座进行了消杀,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天门市疫情期间增加垃圾清运车11辆,增开垃圾应急中转站3个,聘请村庄临时保洁员2000余人,累计出动车辆7.72万台次,出动人力25.36万人次,处置垃圾3万多吨,日均600余吨。宜昌市现已组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大扫除2426次、发动群众参与21万多人次,共计清运农村生活垃圾23046吨,拆除乱搭乱建、危房、残垣断壁数量3244处,对农村公厕消杀8253次、清掏粪污1423吨,修整乡村道路1754公里,清扫铁路、高速、国省县乡道沿线环境6136公里,开展河塘沟渠沿岸清洁2611公里、清理疏浚河塘沟渠3788处、消杀和整治黑臭水体1194处。
三、抓实清洁行动,做好“三个结合”
一是与疫情防控密切结合。结合疫情防控阻击战转为歼灭战的实际,湖北省自觉将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与疫情防控工作相结合,进一步围绕减少病媒生物孳生源头,切断病毒细菌传播渠道两大重点,全面组织动员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借势借力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坚决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染链,关紧疫情扩散的“水龙头”。防疫期间,湖北省23929个行政村已有23897个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占比99.87%;已有628.76万人次参与了清洁行动,210.69万人参与了村庄防疫消杀。二是与爱国卫生月活动密切结合。充分结合第32个爱国卫生月活动,湖北将两者深度联合、统筹推进。联合卫健部门共同号召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全面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加大“四害”及其孳生地的清除,全面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号召农民群众自觉杜绝食用野生动物,使用公筷公勺、采取分餐制,加强自身健康管理,保持乐观健康心态,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全省现已有23879个行政村开展了爱国卫生月活动,占比99.79%,累计已有646万人次积极参与。三是与春耕生产密切结合。利用农民群众春耕生产相关习惯,较好对农村沟渠塘堰的垃圾杂物进行了清理,通过清圈送肥到地到田统筹抓好村庄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通过春耕生产集中用药加大了农药、兽药、鱼药等包装的集中回收处理,通过集中采购农用物资大力推广了可降解地膜和标准地膜,通过清整田地集中开展了废旧地膜回收清理等,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给村庄环境造成的影响。鄂州市鄂城区现已清理废弃秸秆、农膜及露天堆放农业废弃物642吨,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7.26%。
四、抓紧项目复工,保障治理同步
疫情防控期间,湖北省全面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指导各地科学审慎研判疫情形势,制定分区分级防控和分类分时复工复产计划,支持疫情防控和项目安全复工“双到位”,有序恢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秩序。目前,湖北省7个2019年中央预算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均已全面复工,现已完成项目建设总量的74.42%。全省2125个地方其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已复工1657个,占比77.98%。970个有改厕任务的乡镇,已有843个全面复工,占比86.9%。
咸宁市嘉鱼县2000万元的中央预算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今年3月20日复工后,已于4月7号完成建设,并完成了项目验收。项目资金也已全部拨付到位,圆满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武汉市印发了《有序推进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复工复建工作方案》的通知,其东西湖区筹措财政资金2.04亿元实施的农村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1月份完成主体工程后,已于3月29日全面复工。复工初期到岗人员47人(含农民工30人),返岗率达71%,全面建成后污水收集率可达96.21%,污水处理率可达92.07%。鄂州市有改厕任务的17个乡镇已全面开工,农村污水管网延伸、垃圾中转站提升、化粪池污水处理终端人工湿地等其他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已复工115个,占总数的70.55%。
五、抓严问题督办,确保整治成效
疫情防控期间,针对农村人居环境卫生问题,湖北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狠抓问题督办和责任落实,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长效推进。
一是随机暗访督办。襄阳市南漳县采取不打招呼、随机取点的暗访方式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督办,下发《群防群控》36期,通报各类环境垃圾问题1861条,立行立改1027条,后续整改725条,整改达标率94%。对未整改到位的跟踪督办,确保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达到整治效果。二是全面开展督导。天门市疫情防控期间制定了农村人居环境督导方案,组建3个督导组分片区不间断对全市26个乡镇、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进行了督导,确保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高效运转。三是建立考核办法。黄冈市罗田县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评价办法,每月组织一次人居环境整治现场督查。建立了网格长、网格员、巡查员、督查员、联络员的“一长四员”整治队伍,同步推进疫情防控与环境治理,确保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制度化、常态化开展。